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淬炼青春担当——奋“豆”者联盟就业实践队探寻强国根基与青年使命
导语: 湖口,这片饱含历史沧桑与时代活力的热土,成为奋“豆”者联盟就业实践队深刻体悟时代脉搏、探寻精神坐标的生动课堂。7月8日,队员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与时代的召唤,从功勋战舰的钢铁脊梁到千年文脉的智慧回响,从辛亥先贤的赤胆忠魂到长江精灵的生命跃动,在沉浸式实践中完成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淬炼与价值升华。
一、 触摸钢铁长城,铸牢家国情怀与强军梦想
清晨,怀着对共和国钢铁长城的崇高敬意,队员们登临功勋卓著的“九江舰”。这艘中国海军首型自行设计建造的对海导弹护卫舰(053H),自1975年服役起,便以忠诚与担当书写着捍卫海疆的壮丽篇章。
近距离凝视斑驳的火箭炮、厚重的舷窗,浏览其历经的峥嵘岁月,队员们不仅惊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自主国防工业的筚路蓝缕与辉煌成就,更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海军精神”所蕴含的时代强音。离舰回望,这艘静泊的“钢铁巨人”不再仅是冰冷的装备,而是国家主权与尊严的象征,是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的丰碑。它无声地叩问着新时代青年:个人的成长如何融入国家安全的宏大叙事?队员们心中的责任,已从感性认知升华为对投身强国强军伟业的深沉思考与坚定信念。
二、 叩问千年文脉,赓续求是精神与清廉风骨
九江舰不远处就是石钟山,实践队的同学们说苏轼的《石钟山记》耳熟能详,但亲临现场还是第一次。临江亭上,鄱阳湖与长江的“江湖两色”尽收眼底,苏轼三探石钟、追求真理的执着仿佛在耳边回响。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千年诘问,穿越时空,直指治学、实践乃至为人的核心要义——求真务实。这不仅是东坡先生的风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精神的精髓,而江西科技学院的校训恰巧是“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清风廊内,萧干的“清为本、慎为要、勤为先”,船厅中彭玉麟“三不要”(不要命、不要钱、不要官)的传奇人生,更是将清廉自守、勤勉担当、淡泊名利、忠贞报国的士大夫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此前在王燧村看到江西最早的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共产党守则二十二条》也诞生于湖口舜德乡,红色果然是湖口的底色,自古传之。队员们在此不仅览胜怀古,更是在与先贤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校准人生的价值坐标,汲取修身、治学、立业的宝贵精神滋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这份文化基因与精神风骨。
三、 追寻赤子初心,砥砺家国担当与复兴使命
从石钟山的码头下来,怀着无限崇敬,队员们走进辛亥革命元老杨赓笙先生的故居。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手稿、朴素的遗物,无声诉说着他毁家纾难、追随中山先生、矢志共和的壮烈人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杨庚笙先生身上,是用生命书写的信仰。他变卖家产资助革命、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事迹,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仆后继的缩影。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杨庚笙先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铮铮铁骨,照亮了队员们心中的责任与担当,促使他们深刻反思:身处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青年一代如何传承这份赤子之心?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事业?
四、 聆听生命脉动,践行生态文明与永续发展
探访中国·江豚湾(湖口)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是实践队的最后一站。馆内,岩原鲤的坚韧、一眉道人的协作、慈鲷的无私母爱,展现着生命的神奇与壮美。然而,白鳍豚的悲怆离场,如同警钟长鸣。讲解员对江豚保护严峻形势与成效的剖析,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抉择变得无比具体而深刻。队员们凝视着长江精灵的身影,领悟到“保护好长江鱼,就是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的血脉”绝非口号,而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此刻有了生命的温度。这份感悟,超越了生态保护的认知层面,指向了青年一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与行动自觉。
结语:行思致远,青春向党
从“九江舰”的钢铁意志与强军梦想,到石钟山的千年文脉与求是精神;从杨赓笙故居的赤胆忠心与家国担当,到江豚湾的生命呼唤与生态责;奋“豆”者联盟就业实践队的湖口之行,是一次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心灵感应时代脉搏的铸魂之旅。他们在触摸冰冷钢铁时感受了信仰的热度,在聆听千古回响中坚定了求真的执着,在对话不朽灵魂里汲取了前行的力量。夕阳余晖中归去的队员们,带回的不仅是见闻,更是对国家安全、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生态文明的深刻体认与自觉担当。这份沉甸甸的精神收获,必将内化为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动力,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广阔天地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章。此行,是实践的终点,更是理想信念再升华、青春使命再启航的起点。
文:魏文颖、陈一麦
图:郑必琴、谢雨薇、柳奕涵、蔡怡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