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瑞金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每一寸都烙印着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足迹。2025年6月30日,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大学生“金穗燎原,经贸星火”实践团队访谈了红军后代——杨小春,聆听他讲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探寻红色基因如何在岁月中传承与延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三代接力:从湘江烽火到宣讲台的精神溯源
杨小春,一位红三代,在访谈时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是党龄长达47年的老党员,也是红色传承工作室的讲述人,这位红三代正以最质朴的方式,将家族与党的红色情缘娓娓道来,让跨越世纪的苏区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杨小春的家族史,是一部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的红色史诗。1934年,湘江战役的炮火照亮了长征路上最惨烈的一段征程,无数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为革命火种开辟通道,杨小春的祖父杨衍寿便是这支钢铁队伍中的一员。彼时,他的儿子—杨小春的父亲杨大毛年仅2岁,尚在襁褓中便与父亲相隔千里。“祖父的模样我从未见过,却能从史料中记载的湘江战役的惨烈,从父亲模糊的记忆碎片中,触摸到他那颗为信仰燃烧的心。”杨小春的声音里带着对先辈的崇敬,也藏着对红色血脉的传承。
正是那场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让长征精神在血与火中淬炼得愈发坚韧。数万红军战士血染湘江,用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转机,也让“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基因融入党的血脉。父亲杨大毛在新中国的晨曦中成长,用实干诠释着“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传承。2023年7月,接待江西师范大学红色文化宣讲团,杨小春展示父亲杨大毛1958年所获“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章;而杨小春,则在红井旁接过接力棒,成为红色精神的当代宣讲员。这个家族用三代人的足迹,在时光轴上刻下了“共产党员”四个沉甸甸的字,践行着共产党人的担当。
四十七年党龄:用初心守护红色火种
“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父辈总说‘要记住是谁给了我们好日子,要一辈子跟着党、为人民办事’。”这份自幼根植于心的信念,支撑着杨小春走过47年的党员生涯。无论是在不对中履职尽责,还是退役后投身红色宣讲,他始终以“苏区精神”为标尺——坚定信念是方向,求真务实是准则,一心为民是归宿。在红色传承工作室中,杨小春总爱把家族故事与苏区历史结合起来。他会讲述长征路上的艰辛,让听众体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内涵;他会讲红井背后“一心为民”的初心,阐释“清正廉洁、争创一流”的担当。“这些精神不是书本上的口号,是祖辈用血汗换来的经验,是共产党人必须守住的根与魂。”
他依托沙洲坝村红井、二苏大旧址等革命遗址,为游客及高校团队讲述苏区历史,强调“传承革命精神是国家发展的根基”。2019年6月,接受“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演唱《十送红军》时因家族伤痛哽咽落泪,引发广泛共鸣。他深情讲述着家族里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爷爷在战火中冲锋的身影,父亲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还有那些藏在旧勋章里的赤诚。每一段往事都似清泉,让听众在感动中饮水思源,更懂得今日安稳离不开党的引领。红色基因在讲述中流淌,精神之光愈发璀璨。
让红色江山永固:在讲述中续写传承篇章
“把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杨小春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坚守讲述红色故事的动力。在当下这个信息快速传播、价值观日益多元的时代,红色故事的讲述更显其独特价值——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年轻一代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精神坐标;它似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让奋斗者在攻坚克难时汲取不竭力量。在他看来,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精神的淬炼,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信念的传递。他要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要让更多人明白,红色江山的守护需要每一个人的担当。他始终坚信,只要红色故事有人讲、有人听、有人信,苏区精神就会像红井水一样,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让红色江山在传承中愈发稳固。
在瑞金,红军后代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挚情感,让人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顽强的意志。他们的讲述,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对历史最大的负责,就是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养分,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瑞金,这片浸润着鲜血与理想的红土地,从未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像杨小春这样的红军后代们,带着祖辈们传承下来的信念,在红井旁、在旧址里、在新时代的宣讲台上,让沉睡的故事苏醒。这片土地的故事,永远在讲述中新生,永远在传承中给人力量,指引着人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红色江山的崭新篇章。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让历史不再是泛黄的文字,而成为可触摸的温度。(文/图 王馨月 王晓艺 张春莲 杨林超 )